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代表风采

扶贫攻坚勇担当 金融扶贫普新章

2018-05-30 10:18:27

 ——记州人大代表、和龙农商行党委书记、董事长  杨 全

和龙农商银行是两年前由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改制成立的县域唯一独立法人机构。农商行成立以来,党委书记、董事长杨全始终把“担当”二字放在首位,带领全行员工凝心聚力,攻坚克难,探索出“政府引导、产业带动、银政联动、便利惠农”的精准扶贫模式。截止2018年2月末,和龙农商行已累计发放各类扶贫贷款1,373笔,金额5.2亿元,余额4.1亿元,帮助9,094人摘掉了贫困帽子,实现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与农商行自身发展壮大双赢。2016年和2017年连续两年荣获“为和龙县域经济发展做出突出贡献先进单位”、“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先进单位”称号;连续两年被和龙市委、市政府授予“和龙市县域突出贡献企业一等奖”。

一、转变观念,搭建扶贫新平台

和龙市是国家重点贫困县,总人口18.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8万人,目前全市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635户、4,586人,贫困村21个。但两年前建档立卡贫困户还是7,360户、13,680人,贫困村40个。杨全认为,农商行是以“三农”为主要服务对象的金融机构,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不可推卸的责任,农商行应勇于担当地方脱贫攻坚主力军,立足农村金融市场,搭建起金融扶贫的服务平台。一是组建金融扶贫专业团队。调整充实客户经理队伍,引导客户经理适应金融扶贫业务发展新常态,提升自身金融扶贫服务水平。二是开展扶贫信息的走访收集。为确保金融扶贫精准度,找准靶向,农商行联合当地人民银行、扶贫办、金融服务中心等相关部门组成四个调研小组,先后40余次深入全辖76个行政村、158个农民专业合作社调研走访,实地考察贫困户现状。组织召开了30多次调研对接会,了解贫困户的金融需求,探讨贷款准入的破解办法,努力做到银政协作到位、沟通衔接到位、工作安排到位、责任落实四到位。三是加强农村金融服务渠道建设。和龙农商行原在49个行政村建有59个助农金融服务点,覆盖面达64.47%,目前,已将4家升级成为农村金融服务站,为农村居民提供小额取款、电力缴费、话费缴费等便民、惠民服务,促进了助农网点+功能、助农+服务、助农+社保等的有机结合,改善了农村支付结算环境。农商行计划年底完成 37家助农金融服务站升级,并使其融入镇村两级扶贫工作站和村级电商服务站建设之中,使其成为政府扶贫措施和助农金融服务的“一站式”共享服务平台。

二、破解难题,探索扶贫新路径

和龙市的贫困人口中,年龄偏大、年龄不足及因病、因残、因痴致贫人口占64%,这部分人口无法通过正常授信取得贷款,单纯依靠财政扶贫资金发展产业则是杯水车薪。如何突破资金瓶颈,将金融资本融入产业扶贫项目之中,是一大难以破解的瓶颈。经市委、市政府、和龙农商行及金融监管部门多次协商论证,最终确定由市财政投入扶贫开发资金1亿元,注册成立专业化担保公司,按5倍杠杆放大可撬动银行资金5亿元,基本可满足全市扶贫产业发展的资金需求。

但和龙农商行毕竟是由地方农信社改制仅两年的小型金融机构,自有资金有限,难满足如此大的资金需求。况且自有资金成本较高,扶贫贷款利率过低,过量投入必将导致收益“倒挂”,不仅银行自身承担不起,也将影响全市金融扶贫的可持续性。为此,杨全想方设法,积极协调和努力争取,得到州人民银行的大力支持,充分利用央行对脱贫攻坚的一揽子货币政策工具,先后向人民银行申请到扶贫再贷款3.7亿元,这也是全省农商行系统争取到的人民银行最大规模的扶贫再贷款,从而有效降低了农商行的融资成本。和龙农商行通过创新金融扶贫机制,探索出一条“商行主导、政府引导、资金上请、财政贴息”的扶贫资金新路径,成功破解了扶贫资金不足的瓶颈,有力推进了和龙市扶贫攻坚进程。

三、银政融合,创新扶贫增收新模式

为将金融精准扶贫落到实处,做到“应扶尽扶、扶有成效”。杨全经与市委、市政府充分协商论证,在市金融服务中心牵头下,会同惠民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将全市贫困人口组成158个新型农村经济主体——专业合作社,以专业合作社为承贷主体,对接全市各村精准扶贫增收项目。和龙农商行以扶贫再贷款为依托,为贫困户每人提供期限3年1万元贷款,由政府按基准利率贴息。通过扶贫经济组织,建立起贫困农户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利益联结机制。在尊重农户自主选择权的前提下,采取两种金融扶贫增收模式推进:一是自主发展模式。鼓励贫困户结合自身实际自主经营,实现自主脱贫;二是委托发展模式。没有自主经营能力的贫困户将小额信贷资金委托给专业合作社或农业公司经营,由融资担保公司提供担保,每个贫困户年均可得本金6%的分红。截至2月末,和龙农商银行通过上述两种方式累计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精准增收贷款13,359万元,合作社与委托企业签订委托项目18个,委托经营贷款资金达到13,130万元,占比达到98.29%,按照3%的比例进行分红,实现2017年分红395万元。到今年9月可实现全年分红788万元。

四、立足实际,支持扶贫特色产业创新发展

杨全认为,和龙市是国贫县,金融扶贫既是政治任务,也是和龙农商行应当履行的社会责任。农商行主动将金融扶贫重点融入到全市脱贫攻坚总体规划中,确保金融扶贫的重点和资源保障与政府工作目标及政策措施相衔接,形成合力,增强了金融扶贫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和龙市的大米种植加工、水产养殖及民俗旅游等特色资源丰富,是发展扶贫产业的“造血干细胞”。和龙农商行便以产业化龙头企业为抓手,设计专项金融产品和服务方案。通过“产业项目+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产业链价值传导,让贫困户从中获得雇佣劳动、订单生产、委托分红等多种方式增收。目前,和龙农商行发放产业项目扶贫贷款14笔,金额12,070万元。2016年产业扶贫贷款实现分红收益451.8万元,实现3,765人脱贫,占2016年全市脱贫人口的43.92%。2017年实现分红收益684万元,帮助5,700人脱贫,脱贫成效更加显著。

和龙市青龙渔业有限公司利用天然地下涌泉养殖冷水鱼,是集渔类养殖、销售及餐饮、旅游观光和住宿服务于一体的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随着城市居民对休闲观光农业需求的不断增长,与企业设施陈旧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但资金匮乏限制了企业的转型升级。2016年初,在和龙市政府的协调下,和龙农商银行经过授信调查,先后为青龙渔业发放4000万元产业项目扶贫贷款,支持企业增修了玻璃栈道、索桥等设施。企业实现规模效益跃升的同时,也带动了当地2,000名贫困户实现脱贫。

和龙农商行还遵照习总书记的嘱托,贷款扶持和龙市光东村发展有机水稻种植,并成立多个大米种植专业合作社,现已形成大米种植、加工、销售一条龙模式的产业布局,创立了“吗西达” 品牌有机大米销往全国各地。此外,农商行还发放300万元产业项目扶贫贷款,引进民俗旅游服务公司入驻东光村,投资建设朝鲜族民宿75户,发展光东村的朝鲜族民俗体验游和水稻观光游,去年旺季时日均接待游客近千人。2017年11月20日,光东村被授予了“全国文明村”镇称号。

2018年是和龙市实现提前脱贫目标的决战年,杨全对此信心满满,他表示和龙农商行将继续加大金融精准扶贫信贷投放力度,计划再争取扶贫再贷款1亿元,用于精准扶贫、涉农和小微企业贷款发放,确保和龙市扶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

(州人大常委会农业与农村工委主任   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