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审议意见

关于落实《州人大常委会〈关于我州边境乡村教育情况调研报告〉的审议意见》情况的报告(书面)

2015-11-25 10:02:39

----2015年11月24在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上

延边州人民政府

州人大常委会:

我受州人民政府委托,向州人大常委会报告我州边境地区乡村教育工作情况,请予审议。

一、我州边境地区乡村教育基本情况

我州四个边境县市(和龙、龙井、图们、珲春)共有边境乡村学校52所。有中小学生5406名,其中:有在园幼儿1356名、小学生2712名、初中生1338名。四个边境县市乡村学校有住宿生230名。四个边境县市乡村学校有教师编制1989个,实有教师1785名,其中50岁以上教师529名,占教师总数的29.6%,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为97.1%。小学、初中入学率分别达到100%。一年来,边境地区乡村教育整体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绩,具体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边境乡村教育得到高度重视。人大常委会调研报告出台后,州及县市党委、政府把边境乡村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给予了充分的关注。为落实好人大常委会提出的审议意见,州教育局成立了落实工作组,专门负责调研解决边境乡村教育工作。通过组织召开县市局长会议、边境县市部分乡村学校负责人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加强边境乡村教育工作。同时,为了更好地解决问题,组成调研组赴内蒙古自治区调研学习发展经验,并将加快发展边境地区乡村教育的目标任务纳入全州“十三五”教育发展规划和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

为确保乡村教育工作落到实处,州及县市教育行政部门在年初工作部署会、专题工作会议上,对边境地区乡村教育提出了年度发展目标和要求,多次组织对边境地区乡村“两基实施、危房改造、布局调整和薄弱校建设等进行视察和指导。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共同为边境地区乡村教育办实事,支持边境乡村教育发展。广大教育工作者把发展边境乡村教育作为神圣的历史使命,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务实的工作作风、埋头苦干,扎实工作,为边境乡村教育工作做出突出贡献。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进一步加大了宣传力度,营造了全社会关注边境地区乡村教育的浓厚氛围。

(二)办学条件得到根本改善。各县市政府把边境地区乡村教育作为财政支出的重点,在安排年初预算时,优先保障边境地区乡村教育的需要,并加大了资金投入力度。2015年,累计投入4663.7万元,加强边境地区乡村学校校舍建设,其中:新建校舍投入资金3106万元,维修校舍投入资金1557.7万元,边境地区乡村学校基本消除了危房,基本办学条件赶上或者超过城镇学校。同时,四个县市累计投入资金近173.8万元,加强边境地区乡村学校新老三室建设,仪器配备率和使用率得到大幅提高。为保障学校正常运行,对边境地区乡村学校实行不足100名学生的学校,按照100名学生拨付生均公用经费政策,办学经费不足问题得到缓解。

(三)教师队伍得到整体加强。一是提高待遇。各县市依法落实《州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农村教育工作的意见》,落实了边境地区乡村教师岗位津贴(初级每月50元,中级每月80元,高级每月100元),珲春市提高到每月200元。提高班主任津贴标准,每月由12元提高到212元。在职务晋级方面,高级职务比例由原来的5%提高到20%,大部分边境地区乡村教师有机会晋升高级职称。二是提升素质。为保证边境地区乡村学校教师外出学习,各县市设立了15万元农村教师继续教育专项经费。州及县市教育部门,针对边境地区乡村学校短缺和薄弱学科现状,组织了针对性专题培训3741人次。选拔14名中层以上领导到城镇优质学校挂职学习。城镇优质学校选派了42名骨干教师、名教师到边境地区乡村学校支教,支教期间组织科研活动146次,上各类公开课、教研课120余节。三是提供保障。2015年四个边境地区乡村学校新补充教师41名,招录特岗教师56名,60%以上的边境地区乡村学校建设了教师周转房,解决了支教教师、特岗教师和单身教师食宿问题。同时,通过组织“军地联谊相亲会等活动,为边境地区乡村教师搭建了相亲平台,逐步解决单身教师个人问题。

(四)办学行为得到科学规范。一是加强质量监测。年初以来,组织州市骨干教师、名教师送课、送教下乡活动32次,不定期开展教学质量抽查、抽检和教学督导等工作40余人次,有力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二是规范教学行为。通过组织“城镇优质学校和边境地区乡村学校对口帮扶、捆绑发展模式,使城镇优质学校和边境乡村学校教育教学同步考核、同期管理,有力地规范了边境地区乡村学校办学行为。三是落实优惠政策。为鼓励边境地区乡村学校学生上州内重点高中,延边一、二中对农村初中实行降低25分录取政策,促进教育质量的提升。2015年,龙井市中考最高分就在开山屯亚松二中。四是推进教学改革。在边境地区乡村学校推进“2.5+0.5双轨制教学改革,在开好语文、数学等主科的同时,在初三下学期开设种(养)植、药材栽培、果树管理等职业技术课程,在学生毕业时既能拿到初中毕业证书,又能学习一到两门农村实用技术,获得绿色证书。五是关注留守儿童。建立了留守儿童档案管理机制,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助圆微心愿”、“爱心圆梦未来”、“民族希望慰问”等关爱活动,教育效果明显增强。

(五)就学安全得到全面保障。全州四个边境地区乡村学校根据学生就学需求,配置了39辆校车,基本满足走读学生上下学需求。为保障校园安全,各学校配备了专职保安人员35名,兼职保安22名,实行24小时全天候值班值宿,有力地保障了校园校舍安全。累计投入近200万元,为58所学校配备了一键式报警系统,安装各类监控探头1186个,配备各类校园警用器材685件,有效地提升了校园安全防护水平。

二、边境地区乡村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们在加强边境地区乡村教育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有部分问题需要逐步加以解决。

一是经费投入仍显不足。自从实施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以来,由于边境地区乡村学校生源减少,继续按目前标准拨付办学经费,仍然只能保障学校基本运行经费,教师必要的学习培训无法安排,课改资料无法购置,办学条件改善缓慢,教学质量势必出现大的滑坡。另一方面,由于生源少等原因,农村学校普遍存在生均办学经费过高的问题,有的甚至达到约10万元。

二是教师队伍令人担忧。目前边境地区乡村学校教师中,语文、数学等主科教师占大多数,而音体美等学科教师紧缺。有的学校甚至不开或开不齐学科,或者由其他教师兼课,兼课教师最多达到每周18节课,完成6个教案。由于教师工作量大,没有特殊岗位津贴待遇,势必导致积极性不高、事业心不强,出工不出力等问题,队伍建设令人担忧。

三是教育质量难以保障。边境地区乡村学校许多教师是民转公的教师,虽然通过函授、自考等形式取得合格学历,但这种高学历、低水平的教师,难以保障教学质量的提高。另一方面,与城镇学校相比较而言,虽然使用同样的教科书,由于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的原因,实验课、实践教学等课程均无法保障质量。

三、进一步加强边境地区乡村教育的计划

(一)继续保障经费投入。经费不足问题仍然是制约边境地区乡村教育发展的“瓶颈”问题。一是在保障地方财政经常性投入基础上,积极争取国家和省教育专项资金,加强教学设备建设和改善办学条件,做好边境地区乡村学校扶困助学工作,确保教育经费投入基本满足办学需要。二是加强对教育经费的使用管理,建立每年审计报告制度,根据生源情况适时调整经费拨付额度。并采取多渠道筹措经费的方式,补充财政投入资金不足问题。

(二)科学调整学校布局。根据边境地区乡村适龄儿童等生源预测情况,科学调整学校布局,避免大量教育资金浪费使用。一是调整边境地区乡村初中布局,采用到城镇中学寄宿制方式,取消边境地区乡村初中教育。二是保障边境地区乡镇办好一所小学或者中心小学(包括幼儿园),加强基础建设和管理,保障开齐开足课程和教育教学质量。三是开展城乡学校对口帮扶活动,细化帮扶措施,实行城乡学校教学、教研、培训、管理和教育质量同步考核,教师合理流动机制,保障乡村学校教育质量。

(三)继续加强队伍建设。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保证边境地区乡村教育质量的关键。一是改革现有编制核定办法,按照班师比核定边境地区乡村学校教师编制,并取消空编5%招聘限制。二是加强教师培训工作,提高教师培训专项经费标准,由15万元提高到25万元,保障边境地区乡村学校教师随时参加教改前沿各类培训。三是设立边境地区乡村教师岗位津贴,将现有标准提高至每人每月500元。提高教龄津贴标准,由现行标准提高至每人每月20元。建立农村教师每年一次体检制度。加强农村学校廉租房建设,为城镇骨干教师、新任大学毕业生到农村任教提供必要生活保障。四是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选树一批扎根农村、现身教育事业的典型人物和先进事迹,严把教师入口关。

(四)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按照“统筹规划、整合资源、加强服务、提升效益”的要求,加快推进边境地区乡村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搭建城乡学校共建共享教育资源平台。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科学规划边境地区乡村学校信息化资源,加大数据和资源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构建覆盖城乡,满足学校、家庭、社会需求的教育信息化网络。二是搭建城乡共享平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数字资源,搭建城乡学校同课共上、城乡互动的教学交流平台,建立资源共享互联互通机制,提升边境地区乡村教育质量。三是大力开发和整合边境地区乡村教育资源,加强“三通两平台”建设,促进乡村学校教学、教研和教师培训管理信息化。

(五)加强后勤服务管理。一是做好边境地区乡村学校营养餐工作,加强学校食堂建设,落实补助标准,保障学生每天都能吃上营养、安全的早午餐。二是加强校车管理和校园安全工作,提高安全服务水平,创建优质、安全、舒适的边境地区乡村校园生活环境。

以上报告,请审议。